NEWS
时间:2020-08-13 13:41:13 来源: 作者:
如今,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已是农民种稻田的一道风景线。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不时也能看到“长沙面孔”——来自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的农业机械成为广大农民的“得力帮手”。
多年来,长沙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进口到国产替代,从能用到好用,从人机协作到智慧农机、无人化的阶段,堪称中国农业机械的一部地域史。
A 长沙企业成为崛起新星
相比较欧美国家,尽管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机械的规模化应用比较晚。直到1980年,我国才开始以小麦机收为重点,推动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小麦也成为三大粮食作物中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种类。
国家自上而下的方式,催发和孕育了广阔的农业机械需求市场,一批城市和企业纷纷引进新技术和创立新品牌。
放眼全国,以河南洛阳、山东潍坊、江苏常州为主的三大农机生产制造基地已经成型。
长沙是这张版图中崛起的新星,以大型装备企业开拓新业务板块为主,主要代表企业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和田野智能。
长沙企业中,中联重科切入农机赛道的时间最早——2013年,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宣布,进军农机行业。
随后,中联重科凭借着高起点、高科技,站稳了脚跟。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业务已基本覆盖国内主要农作物的育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烘干储存等生产全过程。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联重科烘干机在国内市场蝉联销量冠军,小麦机、甘蔗机产品国内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二位。
B 在智能农机市场崭露头角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高端农机的需求激增,尤其是智能农机的推广和应用,这是一个新兴的蓝海市场。
但是,我国的智能农机起步比较晚,而且国外农机品牌占据着中国高端农机80%的市场,这无疑又是一场硬仗。
而伴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了中国智慧农机换道超车的可能性。
起步最早的中联重科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同步全球科技,在这个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2015年10月,中联重科洲际平台产品——ZS1354拖拉机全球首发,标志着中联重科欧美两大研究院联袂推出的第一款高端农机产品正式面世。
同时,中联重科与采埃孚、道依茨、博世力士乐、卡拉罗等全球顶级农机零部件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等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同一年,三一重工正式发力高端农机产业,并为新疆大田棉花作业推出液压翻转犁,此款产品可极大地节省拖拉机的油耗,降低成本、提升作业效率。
在盾构领域深耕多年的铁建重工,也将新兴产业板块业务的开拓方向,瞄准了高端农机产品。
2018年9月,铁建重工首台高端智能六行采棉机在新疆下线,拉开了打破国外品牌对该领域装备技术长达数十年垄断的序幕。
记者了解到,该采棉机具备新型采棉装置、一键卸棉、故障检测和预警、倒车影像、消防喷淋系统、近电感应防触电等六大功能,主要性能达到了国际主流高端采棉机水平。
在智能农机市场,长沙开始崭露头角。
C 多环节开展无人化探索
随着规模化种植程度和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无人化趋势愈加明显,长沙企业在收割、植保和犁地等环节进行了无人化的大胆探索。
2018年6月,中联重科无人驾驶谷物收割机下地作业,这是中国首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可实现基于路径规划的导航和作业功能。
中联重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型的割台、滚筒操控,作业速度均可自动调整,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工作模式多样灵活、行驶路径直、轨迹偏差小等特点。这些功能的实现,归功于中联重科近年来积极推进传感检测、自动控制、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农机装备领域的应用开发。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人力成本的攀升和农作物耕种的精细化,无人驾驶的未来会更加广阔。
作为长沙一家初创企业,田野智能在去年惊艳众人。2019年4月,田野智能研制的湖南首款无人驾驶拖拉机完成路试并投入市场。与传统的拖拉机不同的是,这辆无人拖拉机是靠电力驱动。
田野智能副总经理田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辆无人拖拉机具有自动规划作业路径和海量存储功能,能避免漏耕、重耕现象,且作业时间不受气候、地形等限制。人停车不停,可24小时作业,从而提高效率,真正实现了自主、精准农业化生产。
“经过两三年的更新迭代,逐渐从电动遥控到辅助驾驶再到完全实现智能驾驶。”田野对新产品的未来充满信心。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将更加智慧,无人化也将成为新趋势。而在这条大路上,长沙企业正全力奔跑。